結果還是沒能把上一篇的二、三寫完。真是得饒人處且饒人,這是時間叫我趕快停手吧…
*
最近某種文字不適感越來越強烈,要說是什麼樣的不適,大概是職業、非職業,真實、非真實的問題。先不論我曾經遇過有閒人閒著沒事為了混淆視聽居然更改自己的網誌之外--好吧,我就是很討厭看到某些吟風弄月、或是自以為古的作品。偏偏這種風氣也是上行下效,文字的駕馭能力糟到這樣的文章能夠備受推崇,只能說是無知的讀者擴大了這騙錢市場,寫者賺飽之後虎虎生風,讀者閱讀、購買過後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然而淺近又優良的作品居然就這樣沒落衰退,曲高和寡已非曲高和寡,優美的曲調不一定高,但是聽者的高度連優美好懂的曲調都無法體會了,悲哉。
很多嘗試寫作的人,文中辭語的使用弊病百出,有些只是套用看似華麗,其實噁心(請原諒我這麼說)的辭藻,有些是之乎者也,模仿古人的斷句章法,於是便覺得自己高貴了起來,其實這種行為就像櫻桃小丸子裡的豬太郎一家,不過是在生活語言裡多加了無意義且吊詭的ㄅㄨˊ。前些日子跟一個很特別的朋友討論到大眾文學的問題,這些文壇病態,可以從村上春樹的流行開始看起,就是附庸風雅者在大眾文學裡選擇的類純文學。
其他最難以接受的,就是這些嘗試寫作的一群人,尤其女性極愛使用風、花、雪、月這四個字套用在筆名裡,男性則是被金庸渲染過度,人人都想當個喬峰。但在我看來也就是一些拽著鬚、拔鬍子以為痛的傢伙。滿布各大領域,但我就是討厭在中文系看到這款的,看看文字就能曉得,這些東西連一丁點兒閱讀背景也沒有,我寧願幫小朋友訂正作文的錯字,至少小朋友的文章純樸得熠熠生輝、又富含創意,該說高段許多也不為過。
優秀的創作者通常不會潛伏在以上我說的場域裡,操著其他證照一樣能夠自費出版新詩,文學院裡的這一群限制在狹小的視野,因為其他非志願者而顯得高干,然而不過是文人自大,寫出了糟糕,還把這些糟糕奉為至寶,在爬格字之外的領域一無所知,論閱歷就遠遠不如流血流汗的工作寫出的深刻文章。
結論是--請支持廖鴻基、劉克襄、阿盛、陳列。XD